今天全网都在报道东莞厚街爱高电子厂的没落,说真的,我一直都认为企业都会走到这一步的,可谓世事变迁。
厚街桥头的新厂,2013年搬过去,曾经10万人的大厂,不到十年就倒闭了。
以前是在三屯路口,莞太路沿线500米左右的围墙都属于这个爱高厂,那时候叫爱高塑胶厂,主要生产玩具,电动产品,鞋材,皮料……等等一些塑胶制品,后来搬到桥头才改名为爱高电业有限公司。
如果不搬走,或许她的寿命还会更长一些。但是,也没办法,对环境污染比较大,搬过去以后,放弃了塑胶制品,主攻电器产品,所以才叫电业公司。
那个 DVD还很盛行的时代,爱高集团也曾有着辉煌的发展。可时过境迁,如今爱高集团早就难以重复当年的辉煌,令人惋惜,集团连亏4年,东莞万人大厂爱高集团董事长抑郁后坠楼身亡。
爱高集团并非梁伟成一手创立的,而是他的父亲在1968年时成立的,当时这家集团主要负责 DVD和音响设备的生产销售,在那个互联网还没有出现的时代,这类设备在当时非常受欢迎,他们负责人也在努力之下把公司一步步推向更大规模。而且当年的梁伟成其实有着非常高的学历,从加拿大皇后大学硕士毕业后,他便加入公司。
接手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好在当时他并没有让父亲失望,接手之后也得心应手,在公司发展的巅峰时期,仅是生产线就多达46条,拥有上万名员工,每年收入最高可达60亿港元。
只不过这种辉煌并不会长久持续下去,他们的产品虽然在同行中属于较高质量的,但是如果他们从事的产业无法顺应时势,最终的结果仍然是被淘汰。当互联网时代悄然到来之后,DVD已经成为一种“过时产品”,手机电脑逐渐取代他们。直至如今 很多家庭也都扔掉了 DVD,这种局面的出现,让爱高集团的销售业绩也直线下滑,甚至经历了断崖般的改变。
因此到2017年时,爱高集团就已经彻底告别辉煌进入亏损局面。从2017年至二〇二〇年,他们的营业额从17.15亿直接下滑至7.85亿,几年内营业额就经历了减半的发展。那时候梁伟成心中清楚,他们所生产的东西和时代不匹配,也意识到主营商品很难在市场上掀起狂风巨浪,在那时他们也做出了转型的举动,尝试生产平板电脑。
一开始的转型之路很顺利,因为拿到了索尼的生产授权,加上疫情原因居家办公,让他们生产的平板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在当时员工们也都为企业能起死回生感到兴奋。
不管什么企业,把资金主要都花费到资源投入上,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避免不被市场淘汰、不被同行超越爱高集团,自然也懂得同样的道理,因此他们在新项目上也投入大量资金,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疫情快速蔓延,世界各国受到严重影响全球贸易因此跌落低谷,这也直接影响了爱高集团的这条转型之路,他们的芯片问题无法解决。于是入不敷出,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在疫情的寒冬下,一步步坍塌。
不去适应时代的发现,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那么注定会被淘汰。可不管是时代原因还是天灾人祸,都让爱高集团没能挨过这个寒冬。
有人说企业是社会公器,那平衡动态调整就是生存之道。只有不断变革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在动荡中寻变,在变革中成长,不断平衡动态调整,才是企业成长之道。
华为公司内部论坛8月22日下午发布题为《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文内强调,“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面对美国抵制,芯片危机,已经疫情经济的影响,这个寒冬来临之际,华为总公司也在不断求变,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