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温暖的阳光洒在呼浩特市赛罕区东昇小学。教室里,像往日一样书声朗朗。校园里,突然多了很多人和各种物品,有打印机、粉笔、白板——大家很安静,带着全国各地的爱心,把一摞摞书摆到书架上,将一包包衣物放置在墙角边。
爱心人士捐书捐物
校园很安静,孩子们都在班级里上课,没有欢迎仪式。
校长张慧聪在向内蒙古自治区残联的两位工作人员介绍学校孩子们的情况,学校共有216人,小学118人、幼儿园98人,孩子们基本都在这里住宿,其中残疾儿童有23人。
学校大部分孩子的家庭特殊,不少残疾孩子错过最佳治疗、救助时机。为了给孩子们争取更多的机会,张慧聪起身从教室里抱出来一个患眼疾的孩子。当所有人把镜头对准他和孩子时,张慧聪下意识地把孩子的头搂在胸口,保护孩子,挡住了镜头。此时,张慧聪流下了泪水,“您看看,我们这个孩子才9岁,他的父母没文化,不知道早些给孩子看病。”张慧聪声音哽咽地说,好在,这个孩子左眼视力正常,能够正常学习。所有人把镜头放了下来。
下意识保护孩子,张慧聪一度哽咽。
学校里还有一个肛瘘的孩子,生活经常不能自理,拉裤子是常事。“我们老师都很尽心尽责,孩子拉了裤子就帮助洗。”张慧聪说,他的学校是全日制小学,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从未觉得残智障孩子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用平等的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部分距学校偏远的孩子,校长每周亲自送他们回去,周末再接回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所学校从过去的98名学生增加到现在的200多名。
当真正面对媒体的采访时,张慧聪很羞涩,说话还有点儿紧张。他说,自他接手这所民办学校以来,在工作上得到了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技术上的援助,得到各单位、机构、爱心人士的支持。他没有想到这一次会得到全国各地爱心单位、爱心人士的热情捐助。之前,学校面临过冬急需的400吨煤已经得到解决,许多爱心人士还在为学校尽心尽力。
张榜公布爱心名单
有些爱心人士捐款后没有留下姓名。在校门口的张贴栏里,张慧聪将一张张爱心榜贴上去,并将每一笔善款都做了记录,花费的每一项都要对外公开,让大家知道,所有的费用都用在了校园的建设,让孩子们最终受益。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平等,学校要求对每个孩子的特殊情况作教案备注,并用特殊符号表示了孩子们的不同情况。无论是值守岗位多年的老教师,还是新上任的年轻教师,他们都可以提前熟悉孩子们的状况。”张慧聪说,老师们无论在教学上、学习中,还是生活上,都给予这些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
在教师群里,有位老师分享:在她精心的陪伴下,有个从不主动说话自闭的孩子会抱着老师喊出“妈妈”两个字,老师们感动得落泪了,因为这是对老师们最大的鼓励。张慧聪对老师们的要求是有知识、有学识,还要有爱心和责任心。
张慧聪,这个曾经妥妥的学霸,留学美国的双料博士、内蒙古大学的英语教授,有着别人眼中优越的人生。可是对于张慧聪来说,或许只有每周五、周日,他奔波在乡村的路上,穿梭在排排的杨树间,心灵才真实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因为孩子们在他的心间成长。
张慧聪自信地说:“我们的老师都是24小时精心陪伴孩子们,这是有些家长都做不到的,所以我们的孩子之间没有爆粗口的习惯,也没有校园欺凌现象发生。因为在这所学校里坚守下来的每一位老师心中都有大爱,孩子的心中自然比别人更有爱。希望孩子们将来也会懂得感恩,热心公益,懂得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怕吓着孩子,就抱起孩子。
采访过后,张慧聪投入到工作中。食堂的饭已经做好了,他过去细致地查看,路过锅炉房,他忍不住拿起铁锹铲了几铲子,并指着墙边的土厕所说:“我们的孩子上的还是土厕所,太小,残障的孩子都是老师陪着去。”
路过南墙边上老师们种的玉米地,张慧聪掰了几根玉米棒子,抱在胸口,阳光正好从玉米叶子的缝隙里透过来,打在他黝黑的脸上。
“张校长特别可爱,他身上有一种天然的淳朴和纯真,他对外或许会紧张,可当谈起教育时是那样的认真和严肃、自信。或许从小在农村受过大家的资助,如今这份教育的情怀特别地令人感动。”自媒体白先生说。
内蒙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正在摆放图书
内蒙古图书馆给孩子们送来1500册图书,也有爱心人士送来图书,图书室一边的书架上还是空空的。
图书室、音乐教室——这些都需要他这个校长按照要求去一一解决。面对全国各地爱心机构人士的关注,张慧聪说,有一位教授钢琴的音乐老师给孩子们捐赠了一台钢琴,内蒙古艺术学院的一位老师还来对学校音乐教育进行了指导。每一份爱心,他都记在心里,不止一次感动落泪。
还有不少爱心机构、人士在爱心的延续涌动着,他们愿意为学校的一桌一椅去尽力。
《北方新报》读书群的爱心读者们开始你一百我两百地捐款,共捐款8700元,大家还发起了捐书捐助旧衣物的爱心活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要求该校发函进行图书申请。内蒙古启智慈善基金会联合记者向一家制衣厂申请,解决了该校200多名孩子的秋季校服。
一位有爱心的孩子捐出压岁钱
一个名叫李涵的孩子,拿出自己的1000块压岁钱,通过妈妈的微信请记者转交张慧聪校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一名张姓检察工作者在电话中听记者讲述了东昇学校的故事后,二话不说打过来1000元请记者转交,他说:“我先代表个人捐点儿,我再动员一下我们部门同事,呼吁大家参与。”
还有许多没有留下姓名的爱心人士纷纷奉献自己的爱心。
“张校长就是你们内蒙古教育界的‘张贵梅’,他的举动和精神打动了我身边很多的人。”一位来自北京的爱心人士这样评价张慧聪,她专门从北京赶回来,为了见一见这位内蒙古的张校长。
当所有人都散去,校园恢复了宁静。
课堂上的张慧聪
下午,在爱心群里,有人发来两段视频,张慧聪在给孩子们上英语课,他沙哑而磁性的嗓音里,透着淡淡的从容和温和。教室才是这位曾经留学美国、熟悉中外教育的博士最核心的战场,学校是他实现乡村教育振兴和中国梦的地方。
如果你想关注这所学校的发展,请联系记者:15847188077(微信同号) 文·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郝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