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新闻中心,扎兰屯新闻网

扎兰屯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扎兰屯新闻中心 > 重点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了,有这些重点内容需要关注!

时间:2022-12-22人气:作者: 147小编

原标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了,有这些重点内容需要关注!

中央开会结束,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确实改变了,“拼经济”压过了“战疫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可以说,这次会议形成的决议,就是2023年中国经济建设总纲,也会对未来5年、10年的经济工作和政策产生深刻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年底最重要的会议,信息量很大,看点也很多。

今天的内容,帮大家划划重点。

01

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首先,看看会议的总体精神——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简单来说——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稳增长”放在首位,核心还是稳增长。

这一条主要就是因为今年的经济成绩单,距离年初5.5%的目标可能会有很大差距。

前三季度分别只有4.8%、0.4%、3.9%,平均下来只有3%多一点。

所以明年首要的任务,就是先全力把蛋糕做大,把增量拉上去。

这次随着“稳增长”重新抬上第一位,引导这次会议的其他政策一起发力,明年整体经济有希望呈现加快复苏的态势。

02

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在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具体规划里,第一条就是“内需”。

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

消费,消费,消费,关键时候还是看消费。

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正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具体怎么刺激消费?

三大突破口:房子、车子和养老。

再结合近日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可以说,“消费”已经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03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去年的提法是“提升效能”,今年会议将表述改变为“加力提效”。所以预计明年积极财政会很值得期待。

财政部发债的节奏会有一个明显提升,中央财政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也会加强,地方政府的日子预计会比今年过得宽松很多。

04

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依然是"稳"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与财政政策不同,货币方面突出了“稳健、精准有力”。

这一条去年的提法是“灵活适度”,今年改成了“精准有力”。

所以大水漫灌是不可能了。

但是会比2022年更加宽松一些,预计明年财政政策会有一定幅度的降息降准,但是会有针对性的附加条件,某些行业会因次收益,而部分行业依然会过得相对“紧巴”。

横向漫灌概率不大,纵向大力放水也也会维持在一个有限合理的水平,因为更大规模的降息降准应该很难。

就在12月5日的时候,央行刚刚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目前各个机构的存款准备金下降空间不足。

因为“防范结构性金融风险”依然是本次会议的重点,不会让机构把杠杆堆得太高。

05

坚持“房住不炒”

今年是中国房地产深度调整的一年。2023年的楼市走向备受关注。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

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依然提到“坚持房住不炒”,“支持刚需和改善住房”。

自2016年首提“房住不炒”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先后6次强调房地产的民生而非金融属性。

目标是支持房地产业向新产业模式平稳过渡。

房地产过去是资产蓄水池,只能“软着陆”,不能“硬着上”。

可以预计,房地产供给端纾困政策将继续加码,从“保交楼”到“保优质房企”,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06

平台经济有机会翻身

会议围绕“平台经济”只讲了一句,但非常重要。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这是鼓励平台企业健康、规范发展的重要信号。

从2021年初到2022年11月15日,阿里和拼多多跌了60%以上,腾讯、美团、京东也跌了40%左右,快手跌了80%。

中概股的股价,除了受宏观市场和个体业绩影响,还有一个就是政治政策风险。

说白了,就是国内的监管和中美政治博弈。

从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到了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以来,到现在的“大力发展”,足以看出国内监管对平台经济的暖意。

07

毕业生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老百姓有了就业,就有了钱,然后才能消费,社会也会很稳定。

会议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以来,16至24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17.1%。

尽管已经比上月回落了0.8个百分点,但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同比增加82万。

疫情这3年,我们在就业方面政策更多的还是存量政策,就是企业要稳住就业,不裁员、不下岗,然后政府给企业减税或者一定的补贴等。

所以明年在保持存量政策以外,可能还会在增量政策上想办法。

080

国产替代势不可挡

“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

国产替代的决心依然势不可挡,芯片、新能源、自主研发大利好。

能源安全、科技安全、粮食安全不放松。

09

两个"毫不动摇"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意思大概就是:‘衣、食、住、行’的民根不准握在私企手里,但是允许私企参与吃肉,并且在更多领域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所以,网上的谣言已经不攻自破,明年民营企业会有很多的支持政策。

疫情三年,终于在这个冬天,我们迎来了全面放开,前面虽有严峻考验,至少,又有盼头,又看到希望,又燃起信心。

2023年,值得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